首页 | 活动动态 | 图片直播 | 重要文件 | 学习园地 | 民意征集 | 教育在线 
 
 
最美外业女院长
2014-04-03 11:01 宋毅 

最美外业女院长

——记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第一测绘院院长杨艳萍

 一米五九的个子,53公斤的体重,扛起的却是齐鲁大地第一外业测绘院200来号人的生存兴起之重任。“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自2004年受命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第一测绘院院长之日起,她收拾起所有的裙装,一年里有200多天奔波在外业测区,与队员同甘共苦。8年间,她的足迹踏遍了山东17个地市, 年均行程5万公里,将第一测绘院的业绩植根于全省140多个市、县、区;8年间,经历丧夫丧子的厄运,她擦干眼泪,一次次以泰山般的意志坚定地站起来,将满腔爱恋、似水亲情洒向每一名外业队员,让一支风雨飘摇的队伍脱胎换骨,产值从600万元上升至4400万元,职工年收入从3万元跃升至近10万元……连日来, 杨艳萍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强烈反响。是什么力量让她千磨万击还坚劲?是什么信念让她咬定青山不放松?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山东省国土测绘院,走近了被大家誉为“最美外业女院长”的杨艳萍。

 “组织信任我,交给我的任务,我就是头拱地也要干好。”

 急难之际勇挑担 力挽狂澜度时艰

 2004年,48岁的杨艳萍肩负着领导的重托,走进了山东省最大的外业测绘院——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第一测绘院出任院长。

 “没有活干,发不出工资,上访的上访,告状的告状,喝酒骂街的喝酒骂街,一个女人能管理好这堆烂摊子?”一院的职工七嘴八舌,摇头质疑。

 一院过去主要依靠政府下达的基础测绘任务过活,习惯了计划经济的“等靠要”,基础测绘任务的骤减,使他们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闯拼抢,职工的基本工资都没办法保证。加之当时占地近10亩的外业基地,随着济南市经十东路的拓宽被无偿拆除占用,办公场所被无情吞噬。职工们个个怨声载道,精神萎靡。

 担任国土测绘院院长11年的董同玉说:”那时的一院是整个国土测绘院中最难的一个单位,也是我心头最沉重的一个包袱。首先是人心涣散,经济效益低下,职工的正常收入得不到保证,没有凝聚力,外业职工特别是骨干分子,跳槽的跳槽,调走的调走。其次是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上的随意性、无序性,整个队伍的战斗力也不高,在测绘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很低,队伍的生存问题首当其冲。作为决策者,要给一院找一个好的‘领头羊’,我费尽心思,有时彻夜难眠,班子经过再三斟酌,综合考虑,决定选派杨艳萍担纲,她不是最能干的,但肯定是最合适的……”

 来到一院后,杨艳萍望闻问切,寻找病因,以求破解。通过耐心的谈心和深入的走访,她了解到问题出在思想上,决定一手抓市场开拓业务,一手抓队伍建设,留住人才,稳定人心。她积极与以往有过业务联系的单位进行质量回访,寻求继续合作;到上级和兄弟单位广泛走访,多方争取支持。在她厚厚的工作日志里,记者看到了行程紧凑的市场线路图:德州—滨州—东营—潍坊—莱芜—费县—枣庄—菏泽……一个市一个市地跑,一个县一个县地走,一个月有20多天奔波在外。在一次去阳谷联系土地测量项目归来的路上,天已经完全黑了,没有路灯,全靠车灯照明,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原来是当地正在修路,前面的路断了,形成了一个深坑。如果一不小心没来得及刹车,就有可能翻进去,后果不堪设想……差点儿把命搭上的杨艳萍就是这样四处奔走,终于抢到了项目,让队伍有了活儿干。

 有了任务,为稳定人心奠定了基础,接下来,便是做人的工作了。杨艳萍决定用自己的真心和诚意来挽回人才,让精神不振的200多号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她一边找老职工了解愿望和需求,一边找长期不上班的大学生做思想工作,找骨干职工一对一地谈心。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收入最大限度地向外业倾斜,许多职工被杨院长的诚意感动,决心与她一起共度时艰。现为第一测绘院一分院院长的赵飞对记者说:“武大毕业后来到一院,看到单位一片狼藉,没有希望,就打算通过考研跳出苦海。”已经拿到中国地质大学复试通知书的他,在杨院长推心置腹的谈话后,看到杨院长扑下身子一心为院里的发展,决定留下来。赵飞说,当时,像他这样的大学生在杨院长的劝说下留下的有20多个,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有的成为技术骨干,有的进入管理岗位,挑起了大梁。

 在杨艳萍的家里,记者看到沙发上有一本《每天学点心理学》。她说,做外业院长,就是要走进职工的心里,与他们贴心交流,几年来,她已经看了近200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为了留住大学毕业的青年职工,她上任不久,就安排将外业基地拆除后“残留”的大半截食堂,从内部加以改造,把近200平方米空间隔成10间青年公寓,给青年人营造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为他们学习、恋爱创造条件。

 针对一院落后的规章制度,杨艳萍条分缕析,一一修正。她首先毫不手软地朝分配制度下手。长期以来,一院干多干少一个样,导致科研没有成果、生产没有效益。在院党总支会上,杨艳萍提出与分院、科室签订经济责任状,推行奖惩机制,奖优罚劣。很多人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汗,有人劝她:“解决这个问题难度非常大,你干个六七年就退休了,还是平稳过渡吧,不要捅这个马蜂窝了。” “我也知道麻烦,但是,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包袱只能越背越重,遇到困难绕着走,一院怎么发展?”在杨艳萍的一再坚持下,各科室都签订了经济责任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艳萍自己带着队伍出外业测区。

 一院的职工都难忘2005年春节前,杨艳萍带着队伍去胶南市干活的场景。农历腊月二十二下午,杨艳萍接到了速到胶南市国土局进行土地利用详查的电话。这是她上任后联系到的一个“大活”。她马上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部署并连夜下通知。次日,20多人分乘三辆汽车一路疾驰,到达目的地时已是傍晚时分,旅馆的厨师都回家过小年了。杨艳萍与胶南市国土局副局长刘圣文一起下厨,做了一顿简单的小年夜饭,又派人买了鞭炮,噼里啪啦放了一番。腊月二十四一早,大家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一会儿到现场督阵,一会儿回旅馆安排伙食,最后用了5天的时间全面完成任务,腊月二十八班师凯旋。在20多人的队伍中,她是惟一的女性。

 “大过年的,人家都往家里奔,你们这些省城的人还往外跑,真不简单!”正是通过这次突击战,一院干部职工吃苦敬业负责的精神给胶南的国土部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他们一直合作不断。

 2004年年底,一院实现产值1000多万,兑现了拖欠几年的结算款,补发了往年欠发职工的岗位工资,并发全了当年工资,让大家过了一个踏踏实实的春节,让职工看到了希望。

 杨艳萍说:“我也知道当时一院面临巨大困难,很难干。但是组织信任我,交给我的任务,我就是头拱地也要干好。”济南多名士,杨艳萍说,她最钦佩的是明朝的兵部尚书——誓死守卫济南城的铁铉。杨艳萍身上体现的这种危难时刻铁肩担当的精神,不正是铁公精神的传承吗?

 “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

 咬定青山不放松 步履铿锵强院路

 经历了艰难的“破冰”之后,杨艳萍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带领这支队伍走上强院之路。

 在留住骨干人才的基础上,她调整了用工方式。一院200多人,年龄结构是哑铃型,为尽快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杨艳萍加大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力度,2005 年招收大学生8名,2006年招进10个,2007年又签下15个。与此同时,她采取招收与聘用相结合的办法,择优聘用技工学校测绘相关专业毕业生,还招用了一批临时工,使直接从事测绘生产的人员增加到190余名,解决了队伍结构不合理、生产力量薄弱的问题,使一院的战斗力明显增加。

 2006年,杨艳萍在院里推行项目负责制。通过让年轻人带项目,开展技术攻关等,使年轻人加快锻炼成长,培养具备组织管理、沟通协调、技术攻关等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单位发展储备力量。随着人才建设初见规模,她遵循“想干的给机会、能干的给岗位、干好的给地位”的用人理念,一批年轻优秀的技术骨干脱颖而出,走上了管理岗位。她还积极与老职工谈话,争取他们对年轻人的支持:“这些年轻人就像咱的孩子一样,作为老人,谁不巴望着孩子有出息。孩子干得好了,咱也高兴。”

 2006年,在山东省国土测绘院提出的拉伸产业链,发挥测绘优势,为矿产资源执法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的理念引导下,杨艳萍提出成立地质勘查工程处,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当时一无地质人员,二无专业技术,三无仪器设备,四无地质资料。职工一片哗然,有人揶揄:和尚娶媳妇,真新鲜!

 面对风言风语,杨艳萍坚信看准了的事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 2006年5月,地勘处正式成立,并在全院经济会议上签下责任状。该处最初只有6个人,5人是借调人员,1人是退休返聘人员。杨艳萍一边联系业务、一边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开展工作。当年,在省厅支持下,一院便创造性地开展了苍山地区矿山开采卫星遥感调查与动态监测研究项目。后来,苍山模式作为全国经验被推广应用。此后,他们不断拓宽业务范围,从地灾评估到地质工程勘察,从水资源监测到为濒临枯竭的矿山寻找后备资源,地勘处的优势不断凸显,当初对她心存质疑的人纷纷投来了钦佩的目光。现在,地勘处每年的年产值都在2000万元左右。

 在生存问题解决之后,她积极实施“科技兴测”战略,投入大量资金更新和改造设备,购置软硬件设备,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开展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鼓励技术人员自主创新,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测绘科技含量;重新调整经营服务定位,创新产品形式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在常规测绘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又加快了产业延伸的步伐,市场份额显著增加。一院的业务范围也由过去单一的传统测绘拓展到交通能源、规划编制、矿业权实地核查、土地整理、项目监理等领域。在基础地理信息区块化更新试验、内外业一体化、现有区域数据加工等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为全院的转型升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8年,一院全年总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还首次开拓了外埠市场。

 在杨艳萍的带领下,一院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测绘任务,打响了山东省国土测绘院这块金字招牌:2006年7月,完成泰山高程测量外业任务,测量误差控制在正负20毫米之内,泰山成为我国继珠峰高程测量之后,第二个获得精确山体高度数据的名山; 2009年3月,20多名援建队员于48小时内飞抵北川,队员们既做外业、又做内业,日夜奋战,仅用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北川新城援建测量任务,效率高于常规工作的两倍; 2011年,一院援疆测绘队员们克服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风沙侵袭等困难,历时43天,优质高效地完成航摄控制、测图、采编等各项工作,为喀什地区疏勒4县发展提供了急需的基础测绘资料; 2011年“4.18”泰山山林火灾发生,一院的固定翼无人机航摄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了省领导指挥灭火名副其实的“千里眼”……

 2011年年底,一院总产值超过4400万,职工人均收入达到近10万元。目前,一院兵强马壮,干部职工干劲十足,内部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市场任务遍地开花。

 杨艳萍靠实干赢得了干部职工的肯定,也赢得了业内人士和领导的敬佩。在淄博作业区,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的领导看到杨艳萍的队伍,相当惊讶和佩服:“你们外业队伍的素质和现场管理确实是一流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闻听杨艳萍的先进事迹,在山东考察工作时,还专门向这位外业女院长献花致意。办公室里,省直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党员等荣誉亦是对杨艳萍的嘉奖。近日,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和国土资源厅又先后做出了《向杨艳萍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掀起了向杨艳萍学习的热潮,杨艳萍的事迹深深鼓舞和激励着干部职工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这是我的责任,我的义务,我的本分,我就应该这么做。”

 心系外业情难舍 平生肝胆因人热

 外业工作异常艰苦,在地域上是天南海北,在时间上是春夏秋冬,在亲情上是别妻离子,工作生活环境差……杨艳萍不仅在分配制度上向外业职工倾斜,更是在感情上与职工心连心。她打心眼儿里心疼他们,心里时时刻刻挂念着他们,全心全意地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采访时,我们问及杨院长为什么这么做,她只说了一句话:“我再苦也没有外业职工苦,关心爱护他们是我的责任,我的义务,我的本分,我就应该这么做。”

 几年来,几乎每次到外业队,临行前她都要到单位旁边的菜市场或超市里买上排骨、青菜甚至两瓶二锅头。若知道有过生日的,时间来得及的话还会提前订一份蛋糕带着。到了以后,她总是亲自下厨给大家炒菜、做汤,和大家一起吃顿家常饭,唠唠心里话,像妈妈一样关心青年人,像大姐一样关心兄弟们。若赶上晚饭,还会请大家喝上两杯,解解乏,乐呵乐呵。有一年在费县测区,新来的大学生李洪涛一高兴喝醉了,吐到了床单上。第二天杨艳萍发现后,二话没说,就把床单给洗了。李洪涛作业回来,看着晾在阳光下的床单,小心翼翼地捧起来,感动地说,“杨院长真像妈妈一样好”,从此“妈妈院长”“大姐院长”被年轻人认可并叫响。

 2006年夏天,国家局开展全国名山高程复测。一院接过了泰山高程测量的担子。杨艳萍带队进驻泰山。当时,天气炎热,大家从山下的岱庙出发,用绳索和仪器,攀登着蜿蜒的登山路、陡峭的十八盘,一步步、一级级向极顶测量。50岁的她,始终跟随在队伍前后,一边提醒着注意安全,一边招呼着游人远离观测者,还时不时给汗流浃背的小伙子们递上一瓶矿泉水。中午时分,大伙儿坐在路边,吃着她背上来的“范镇烧饼”、矿泉水、咸菜疙瘩、火腿、黄瓜,感觉格外香甜。

 2011年,一院援疆队伍出发前的那几天,杨院长的腰椎间盘突出加重了。但她仍强忍着疼痛,带领两名同事奔波在济南的大街小巷,为援疆队员购买出发前的物品。从身上穿的工作服、肩上背的背包、头上戴的帽子到日常用品选购,从横幅、旗帜、安全员袖标的设计到胸章和即时贴标签的订做,从意外伤害险的投保到飞机票的订购,都是她带领工作人员做的。她好像是送走即将出征的孩子,亲自发放了所有物品,不厌其烦地叮嘱队员注意安全、尊重当地的风俗人情,一直目送队员们进入候机厅。那种关爱,那种不舍,让每个出征的测绘队员心里暖暖的。

 队员们在新疆喀什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每天都能收到杨院长发来的短信,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由于新疆和山东存在时差,有时大家从外业回到驻地,已经是夜里12点了,但是杨院长还在等着报平安的短信,只有收到队员们的信息,杨院长才能安心休息……她发的那些短信,一直被队员们保留着,时常被人拿出来念上几句: “问候,是一种亲情的挂牵;想念,是一种牵挂的心情;同事,是一生修来的福份;友情,是一世难求的缘分。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在家乡的祝福伴随着明媚的春光挥洒在你们身上,让幸福快乐包围着你们!祝大家新的一周工作快乐!”当她从电视上看到李克强副总理亲切接见测绘人的场面,她马上编了一段发出去:“为测绘人自豪,为测绘人骄傲,亲切的接见,殷切的教诲,承载着责任,寄托着希望。努力吧,测绘人;开拓吧,测绘人;让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一字一句总关情,恰如趵突泉的汩汩清泉滋润着队员们的心田。期间,她还几次亲临一线协调关系,指挥生产,看望职工。

 杨院长对职工细心呵护,关怀备至。但是,论及家人,她深感愧疚。

 在担任一院院长后的这些年,杨艳萍几乎所有的星期天和节假日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这个出了名的大孝女很少能有时间在老人膝前尽孝。母亲病重时,正是一个项目谈判到了紧要关头,在外地忙碌了两天,拿到中标合同后她匆匆赶回。看到母亲消瘦的身体,她心痛地说:“等单位效益好转后,我一定回来好好侍候您老人家。”母亲理解女儿,说:“你去吧,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她哽咽着喊了声“妈!”恋恋不舍地转身离开。

 最让她痛苦不堪的是,2004年6月8月,相濡以沫的丈夫因病去世;2008年10月25日,与他相依为命的24岁的儿子又被几个亡命徒杀害,4年间,一个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就只剩下形单影只的杨艳萍一个人了。为了不让80多岁的母亲和婆婆知道儿子遇害的真相,杨艳萍每逢过年过节都不敢在家里多停留,老人提起,她总是编些托辞,说儿子出国了,来善意地瞒住两位老人。这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女人,丈夫的去世没有将她打倒,儿子的遇害没有将她打倒,但无法直面老人的纠结却成了她心中的死结。

 “以牛的精神,勤勤恳恳为民;以虎的气势,一身正气为民。”

 千古丹心明日月 一身正气写春秋

 了解杨艳萍的人都知道,只要是违反组织原则和规章制度的事,不管是朋友求情,还是上级领导施压,她都绝不妥协。底气打哪儿来?杨艳萍说,一靠上级支持,二靠班子团结。

 面对市场经济下的内外部环境,她只有一句话:“我们依靠质量、诚信服务,请按制度程序办。”在她的倡议下,一院严格执行院务公开制度,全院人员如发现任何人办事不公、以权谋私,可随时举报。无论是廉政会还是行政会,书记院长一肩挑的杨艳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就照我这个样子来。”她认为,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职工不做的,领导干部要坚决不做。她抓苗头、抓倾向,及时谈心,防患于未然。杨艳萍说:“从事测绘事业,应以牛的精神,勤勤恳恳为民;以虎的气势,一身正气为民。廉洁从业,是每一个党员干部至关重要的生命所在。”廉政建设不仅需要领导重视,更需要领导干部作出榜样。这些年来,她坚持财务公开制度,记者看到,在办公楼的走廊上,张贴着各种财务公示表。

 杨艳萍与班子成员互相配合、互相补台,自觉讲党性讲团结,形成了很强的工作合力。 “我很有福气。我的同事们很大度,大家都很支持我。”在工作遇到困难和棘手难题时,班子成员在会上各抒己见,会下一个声音。一次,院党总支决定对部分人员进行交流和轮岗,有一名老职工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被杨艳萍拒绝。这名老职工先后找到其他院领导,结果听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院党总支的决定必须执行。”正是由于党总支一班人团结一心谋发展、和谐相处干事业,才形成了一院风正气正、公平公正的内部氛围。

 2010年,一院进行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有个别职工想利用关系聘到高一级的职位,私底下找到杨院长;还有的职工本来应该正常晋升,但担心竞聘工作不公开透明也来找杨院长。杨院长说:“谁也不用担心,整个竞聘过程一定公开、公平、公正,保证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果。”为此,她带领班子成员严格按照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要求,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对设岗、竞聘工作进行充分论证、研究。竞聘事先不定框框,不搞“先入为主”,请普通职工代表进入到评审专家委员会,大家都心服口服,竞聘工作完成得非常顺利。

 一次,一个外协单位工程质量存在问题,一院的质检部门要求他们返工。这个单位的负责人托朋友找上门来。朋友与杨艳萍私交很好,要求杨艳萍通融一下,并递上一个红包。杨艳萍严肃地说:“这个事我不能办,这个红包我也不能收,质量问题不能含糊!”

 跟着杨艳萍干了好多年的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杨艳萍清正廉洁可不是说的,那真是干出来的。一件事让他记忆深刻。有一年老家有急事让杨艳萍回去,为了赶时间她顺便坐了单位的车。回单位后,司机把过桥费、高速路费及油费填单据报销了。她发现后,把单据全部撤了下来,把相应的费用交到了办公室主任手里……她自己的弟弟身患癌症,吃药等费用都是杨艳萍承担,另一个弟弟没有工作,她没有给自己的弟弟安排个职位,而是把机会留给了外业职工的子女。

 作为一院之长,杨艳萍对自己的苛刻和吝啬是出了名的。每次陪客人吃饭,她都自己带茶、带酒、带烟,为的是省钱。刚上任那两年,单位没有周转资金,她每次外出,都带着一个枕巾、一个床单,为找一个便宜旅馆,她能在大街上打听几个来回。但为改善外业职工的生活,她从不在乎花钱多少,有多少次都是自掏腰包。“大家没白没黑地忙乎,外业就是这种性质。从出测到收测,每年都是正月十五前后出去直到过小年才回来。每天都忙得两头不见太阳。看到职工加班加点地忙乎,我不能说我休息几天吧,更不能说我多拿点多要些吧。说不出口,也不能这么想。” 杨艳萍如是说。

 “外业职工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深深影响着我,直到今天。”

 崇德尚贤承齐鲁 朴实无华测绘人

 杨艳萍出生在军人家庭,爸爸是老革命、老党员,妈妈是典型的山东妇女,吃苦耐劳、拥有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美德。谁家里有事儿,爸爸妈妈总是热心帮忙。她这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在家庭环境熏陶下,耳濡目染形成的。

 18岁那年,她到胶县张应公社洋河崖大队插队。那里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她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那年,她入了党。19岁,她参加工作,在测绘外业干了两年。谈及这段经历,杨艳萍至今深有感触,当时,外业条件非常艰苦,冬天,天寒地冻,队员们出测回来,没有暖气,没有炉子,四面寒风彻骨,他们只能用冰冷的水洗衣做饭;夏天,闷热得要命,还要顶着大太阳出测,晚上回到驻地,酷热难耐,辗转难眠……也是从那时起,她对测绘人,对测绘工作有了深厚的感情。测绘队员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认真、执著、有责任心、敬业的工作态度,在她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她说:“他们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努力都不行。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想想他们觉得啥都不算个事儿。”她曾写过一首诗来赞美测绘队员《赞美你,测绘人》:“高山上我见过你,峻岭中我见过你,沟壑边我见过你;花前月下我见不到你,父母膝前我见不到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离别年迈父母去实现你的梦想,无尽的思念,无尽的牵挂,是你爱岗敬业的力量之源;曲线里我看到你的憨厚朴实,地物上我看到你的青春奉献,坐标上我知道了你的人生追求,地图上我知道有这样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小伙靓妹……光荣啊!测绘人。我们赞美你,测绘人。”

 今年夏天,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征集院歌,她写了一首歌词抒发自己的感情:是谁栉风沐雨测海量天,用忠贞丈量祖国河山?是谁经天纬地航天遥感,把大地绘于方寸之间?我们是光荣的测绘队员,民族复兴责任在肩。服务社会方便民生,实现愿景体现尊严。传承齐鲁文化崇德尚贤,陶冶情操要如泰山伟岸,修养情怀胜似海纳百川,坚持测绘行业优良传统,建设国内一流测绘强院。励精图治持续开拓,优质服务抢占高点,高扬旗帜永远向前!

 记者看到,在杨艳萍家洒满阳光的阳台上,种植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植物,不禁感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杨艳萍,不正如这些朴实无华的绿叶在回馈着对根的情意吗?采访中,职工们动情地对我们说:“‘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感情是真挚的。谁给我们办了实事、好事,我们都一笔笔记在心里。平凡朴素的杨院长是我们心目中最美的院长!”

关闭窗口